Wednesday, November 5, 2008

长大了学到什么?

当然,在大学可以学习到很多事情,但是,在本地的象牙塔里,有趣的事情也很多。“大学生”我也算是个过来人, 在本地大专也呆了好几年, 所以就以少许的浅见跟大家聊聊.相信有很多大专生也有一定的见解.但是先表明立场, 纯粹是闲聊, 因为聊了也没有什么大改变的.哈哈! 那我们开始一起闲聊吧!

1. 本地大专是一个天堂
身为大学生,一定是先过几个艰难的考试,再选八个选择(喜不喜欢都要选),再等待命运的安排,才辛辛苦苦的进来本地大专.但是, 进来后却是另外一个天堂.有的学生上课看心情, 看天气, 爽爽 睡不醒 (生活已经颠倒了,半夜才是活跃时间) 或感到懒惰就叫朋友帮忙签名.有的学生上完课了马上去诳街(因为ptptn有钱了), 这种人三年后也不知道图书馆是怎样的.有的人assignment 是最后一分钟才做的,甚至是照抄而已(也可以过关)。天堂 当然包括在大学里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(忙着找伴侣)。每天对着电脑跟朋友打电动(dota)又或者是网聊(msn)。无惊无险又三年,四方帽也照样戴,这种无忧无虑的天堂日子,有谁不想进来本地大专?

2. 教授的教导方式
说到教授,我也不能说全部,只说我看过的亲身经验,和听到的不平。本地大专的教授教导方式也很多不同,比如:笔记派给学生是英文,教的时候却完全用马来文(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化学作用)。有的时候教授不能来,把课补在另一天,但是,补课后发现补少了两个小时(有时索性不用补)。更好笑的情况是学生迟到一分钟就关门,不让学生进来,但是自己却时常迟到。有的教授在上课时谈了大半天自己的生活经验,却没有教到应该教的知识。有时候,教授也不必来,把全部课给一个在拿master的助理教,薪金却自己拿。本地大专的教授其实很有“料”,但是会念书,不会教书。再说,大部分都是本地教授,想多接触外国的教导方式也很难。最不满的就是灌鸭式的教导方式,还以为我们是中学生,除了照着课本教以外,考试还每一题给提示,最后每个学生拿A。(各方都很happy哦!)大学生=年纪比较大的中学生。

3. 大学生的类型
现在的大学生,比起以前差很多了。大致上分成几类。第一,只为了考好成绩,其他都不管。这种类型是典型的书呆子,三年后第一等文凭毕业,可是人际关系差,出来可能做教授。第二,可能家庭背景不太好,来大学只为了赚大钱,什么直销啦,信托基金啦,去云顶啦!不用毕业都已经有工作了,生活得非常忙碌,但是第一桶金也不见得是在大专生涯里找到的。第三,活动型。搞活动才是主修,自己的文凭是副修,每天忙着开会,搞活动,没日没夜,三年后最容易找到工作,因为很多技巧都学会了。第四,大专生也是所谓的游子,而游子就最爱回家。这种类型是帮长途巴士最多的。每个星期,一定回家乡一次,真得非常乖,家病(homesick)非常重。有人说:“时常回家,快没钱了啦!”可是有人却说:“钱快没了,赶快回家!”第五,文化保护者,每个种族都保护着自己的文化,三年大专生涯连一个异族朋友也没有,甚至还看不起别的宗教和文化,这样还算大学吗?不如叫国民性大学算了。大学生的类型其实很多,无法说完,但是这些类型都不能落入极端,不然,大专生真的没救了。

总结:我也算过了三年大专生涯,当然甜酸苦辣都有。我自己也可能是以上所写的一样,五十步笑百步,但是,大学里学会了非常多东西,也成长了不少。其中一样就是看得很开就会比较开心,原因是三年了,本地大专在世界的排名一直跌,我看不到一百也算了,现在两百也不见得有,所以,看开点吧!在本地"shock" sendiri 就好了!

2 comments:

Pingping said...

首先,我要强调,不是Shock sendiri,是syok sendiri,你写shock sendiri,我真是觉得shocked!

在大学,你可以学到整天上网,学到各地方言和口头语,学到怎样拿tips,怎样study smart。学到参加活动,然后学人家讲“我很忙”。学到看清楚这个社会,看清楚人。很多很多。

edenhoi said...

哈哈,谢谢你的纠正!但是加了个标点符号又有不同意思了。不是我不改,而是想表达另一个意思。我想说,这些负面的影响,别让老外惊骇了!自己吓自己就好了。你认为呢?当然每一个人进大学都学习到一些softskill,可是一些问题还是存在的!

jay's concert 2008

jay's concert 2008
stadium merdeka